村网通总站 郭沟村 ll1002.nync.com 欢迎您!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面积大(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均适宜种植小麦,是我国小麦的重要策源地。多年来,河南在小麦总产,面积和贡献上一直处于全国首位,其小麦种植面积是全国小麦面积总播种面积的1/6,总产量约占1/5,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
小麦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河南省来说,它是占首位的粮食作物。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总量中,小麦占60%左右,所以小麦收成的丰歉,直接牵动着全省的整个农业生产,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小麦生产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国以来,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进步和改善,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良种的选择与播前整地
1.1 良种的选择
选用具备丰产性好的,抗逆性强,稳产性好和品质优良等条件的良种。在选用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壤肥力,常发自然灾害和不同的栽培制度及不同的加工食品的要求选用良种。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如晒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天,以促进种子后熟,打破休眠,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培育壮苗。药剂拌种,可用50%辛硫磷拌种防治地下害虫;也可用20%粉锈宁或10%羟锈宁拌种预防小麦病害的发生。 另外还要针对当地苗期常发的病虫害确定药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
1.2 播前整地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通气性与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播前整地总的质量要求是:深、细、透、平、实、足,即深耕,一般20至25cm,土壤细碎,耕透,耙透,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墒情良好。采用机械播种的,播深3cm,行距20cm;操作要稳定一致,开沟盖籽要均匀。每亩播种量为8到10公斤,亩基本控制在14至16万株,苗后田间开好“三沟”,保证沟沟相通,排灌自如,雨止田干。
2 播种与合理施肥
2.1.1 播种
(1)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的意义:冬小麦适时播种,可以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形成健壮的大分蘖和发达的根系,群体适宜,个体健壮,有利于安全过冬,并为穗多穗大奠定基础。若播种过早,由于温度过高,常因徒长而形成冬前旺苗,越冬时易受冻害。弱冬性春性品种甚至在冬前拔节,越冬时遭受严重冻害。此外,播种过早,易受各种病害如叶锈病,黄矮病等的侵害,地下害虫危害也较严重。播种过晚,冬前麦苗弱小,抗寒力差,易受冻害,且春季发育推迟,成熟晚,灌浆期处在高温时期,易受干热风危害,降低千粒重而减产。
一般认为冬性品种在日均温度降至16至18摄氏度,半冬性品种 14至16摄氏度,春性品种12至 14摄氏度播种为宜。
冬小麦冬前苗情好坏,除水肥等条件外,与冬前积温多少有密切关系。据研究,播种到出苗约需积温12摄氏度左右(播深4到5cm),出苗后冬前主茎每长一片叶,平均约需75摄氏度左右的积温。这样,可根据冬前不同苗龄所需积温,推算适宜的播种期。
不同的栽培体系要求的播种时期不同。精播栽培,主要依靠分蘖成穗,要求冬前7到8叶龄,播期要早。独杆栽培,要求控制分蘖,以主茎成穗为主,要求冬前3刀叶龄,播期 要晚。
2.1.2 适量播种
基本苗的多少,是小麦群体发展的起点,对小麦整个生育过程中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及产量结构的协调增长有重大影响。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而基本苗又是成穗的基础。所以,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合理密植的核心。适宜基本苗的确定依据如下:
(1 ) 地力和肥水条件
地力基础较高,水肥充足的麦田的分蘖及单株成穗较多,基本苗应少些;反之,肥力水平较低,水肥条件较差的麦田,小麦的分蘖和成穗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单株分蘖少,成穗率也较低,基本苗应多些。
(2 ) 品种特性
分蘖力强的品种基本苗宜少,分蘖力弱的品种,基本苗宜多。
(3 ) 播期早晚
适时播种,单株分蘖和成穗数多,基本苗可以适当少些,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分蘖数及成穗数都要减少,基本苗应逐渐增加。
(4 ) 高产途径
精播栽培,以分蘖成穗为主夺高产,播种偏早,基本苗宜少,一般为每公顷150万株;独杆栽培,以主茎成穗为主,由于播种晚,基本苗宜多,一般为每公顷400万到600万株;常规栽培,播期适宜,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基本苗数居中,一般为每公顷300万株左右。
2.1.3 播种方式
小麦的播种方式主要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条播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一种。又分窄行条播,宽窄行条播和宽幅条播。窄行条播大多采用机播,少量采用耧播,行距13cm到23 cm 。此方式行距较小,单株营养面积均匀,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宽窄行条播由一个宽行,一到三个窄行相配置,密行25cm到30cm,窄行10cm到20cm。此方式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常在高产田和麦田套种时采用。宽幅条播,一般宽幅10cm到15cm,幅宽25cm到35cm。撒播和穴播不常用。
2.1.4 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播种质量是培育冬前壮苗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播种质量的要求是;行直垄正沟、直底平下子、均匀覆、土深浅适宜、盖严压实。其中覆土深浅对麦苗影响最大。覆土过深,出苗晚,幼苗弱,分蘖发生晚;覆土过浅,种子宜落干,影响全苗,分蘖节离地面太近,遇旱时影响根系的发育,也不利于安全过冬。播种深度,应从防旱,防寒和促早苗,壮苗两方面考虑。此外,播后要适时镇压,以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便于种子吸水,有利于提高出苗率。
2.2 合理施肥
俗话说“麦要胎里富,人怕老来穷”。因此,小麦的施肥原则是前促后控,养分全面,氮肥中基肥占总量的70%;平衡肥占10%;返青肥占20%;磷钾肥70%做基肥,30%用做返青肥。磷肥最好与少量优质有机肥拌匀后混施,然后耕地,可以减少磷的固定,提高肥效。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和有机肥用量的减少,不少地区土壤缺钾。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70mg/kg时施用钾肥效果明显,超过100mg/kg时,钾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在越冬期施肥,看苗亩施尿素3到5公斤。最好是用农家肥。返青时亩施复合肥15公斤加尿素5公斤,促进小麦后期生长。小麦初穗期和齐穗期各进行一次跟外施肥,对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于抽穗开花期喷施1%到2%的尿素或2%到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有贪青晚熟的趋势的麦田,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加速养分向子粒中运转,提高灌浆速度。
2.3 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
2.3.1 田间管理
小麦的田间管理包括前期田间管理中、期田间管理和后期田间管理。
(1) 前期田间管理
此期的田间管理措施主要有:
a 查苗补种 麦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应立即用浸泡过的种子补种。对播后遇雨板结的麦田,应及时耙地,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
b 防治病虫 较早播种的麦田,灰飞虱,蚜虫等虫害常发生严重,除危害麦苗以外,还易引起病毒病的蔓延,应及时防治。
c 施好分蘖肥 对抢墒播种,基肥不足的麦田,于三叶期追分蘖肥,浇盘根肥,有促弱转壮,利于分蘖的作用。追肥量和浇水量均不宜太大。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d 适时冬灌 适时冬灌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为返青保蓄水分做到东水春用;可以踏实土壤,粉碎坷垃,防止冷风吹根;可以消灭地下害虫。总之,冬灌是小麦在越冬期和早春防冻防旱的关键措施,对安全越冬,稳产增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e 施好返青肥 对冬前群体适宜的壮苗或偏旺苗,在冬前肥水充足的情况下,返青期应以控制春季分蘖为主,不追肥,不浇水。对基肥不足又未施冬肥的弱苗,应早施返青肥;墒肥均缺时,应及时追肥浇水。
f 镇压 在表土较干或播种后镇压不实的情况下,于三叶期或分蘖期进行镇压,可以增加土壤紧实度,促进毛细管上升,有提墒,促根,增蘖和壮苗的作用。但在土壤过湿时不宜采用镇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麦苗生长。
g 中耕除草 麦田中耕可以增温,保墒通气,促进麦苗早发。对生长过旺的麦苗可以进行深中耕,切断部分根系,抑制地上部生长,减少分蘖,壮秆防倒。
化学除草是麦田除草经济有效的措施。小麦在播后前期每亩可用50%丁草胺对水50公斤喷雾,不过在杂草2到叶期另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效果最佳。以禾本科杂草的田块,亩用6.9%骠马50到60ml,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亩用20%使它隆或75%巨星1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对于两种杂草全有的田块,可将骠马与使它隆混合使用,田面湿润效果最好。
2 .3.2 中期田间管理
中期田间管理的措施主要有;(1)追肥浇水,(2)旺苗控制技术 在返青期对旺苗和壮苗,除控制水肥外,还可以采取镇压,化控等措施。返青期压麦,可以使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受到暂时的抑制,基部节间粗壮,缩短,株高降低,还可以加速分蘖两极分化,成穗整齐,有明显的抗倒增产的效果。压麦要在分蘖高峰过后,节间未拔出地面时进行。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壮秆抗倒的有效方法,目前主要应用多效唑,壮丰安等,在返青期喷洒。
2.3.3 后期田间管理
此期的田间管理措施主要有;(1)浇水 小麦开花期间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日耗水量增多,对缺水反应敏感。开花后的子粒形成期对水分要求较多,缺水会导致子粒退化。此期土壤水分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因此,土壤干旱时应浇一次抽穗扬花水。小麦进入灌浆以后,适时浇好灌浆水,有利于防止根系衰老,达到以水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促粒的目的。后期浇水应天气的变化,防止浇后遇风雨倒伏。(2)根外追肥 小麦后期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氮素和少量的磷素营养。对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于抽穗开花期喷施1%到2%的尿素液或2%到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有贪青晚熟的麦田,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加速养分向子粒中运转,提高灌浆速度。(3) 防治病虫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对于粒重和品质影响很大,应及时防治。(4)适时收获 小麦收获过早,千粒重降低,品质差,脱粒也困难。收获过晚,容易掉穗,掉粒,还会因呼吸作用及遇雨淋洗,使粒重下降。
收获后的小麦要及时干燥,使子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方可入仓